北京:责任规划师把城市规划送到家门口
凉水河橡胶坝重新布局,为沿河步道留出空间。 本报记者 邓伟摄
“种子计划”焕新百年京张
斑驳的老铁轨上,墨绿色的火车头静静伫立,唤起往日回忆;蜿蜒的步道上,前来健身的人群络绎不绝,享受盎然绿意……今年春天,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C区开放,A区和B区也将于本月竣工亮相。届时,整个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将实现正式运营,让更多市民看到百年京张的焕然新生。
“京张高铁在北京五环内入地,原来的地面空间就成为落实总体规划留白增绿、塑造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相关要求的重要机遇。”市规自委海淀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位人大代表建议与相关部门反复研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构想逐渐形成。基于责任规划师打造的“种子计划”,则为这个构想添了一把火。“可以说,责任规划师作为纽带,成为项目向前推进的重要助力。”
所谓“种子计划”,就是由责任规划师结合市、区重点工作和各街镇需求,提出近期可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2019年,海淀区26名街镇责任规划师到岗,随即开展调研摸底工作,从各街镇特点、机遇挑战等方面总结形成街镇画像,进而提出“种子计划”。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这个重量级的“种子”就这样被挖掘出来。
发现“种子”,是为了更好地孕育。据了解,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全长约9公里,辐射沿线7个街镇,清华、北航、北交大、中科院等18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近70个社区,沿线现状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责任规划师又成为衔接各方的“联络员”。了解不同地段实际情况,对接沿线各产权单位、项目实施主体和技术单位、街镇社区,调研市民需求、民生短板、环境品质……以责任规划师为纽带,各街镇、主体单位和公众的力量被汇聚成一股合力,推动公园建设大踏步前进。一个看得到历史新生、听得到鸟语虫鸣、触摸得到城市温度的公园正在诞生。
除了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在望京小街阜园、双井“井井有条”众享生活圈、清河行动、点靓凉水河、北京丰台火车站地区城市更新等重点项目中,责任规划师都开展了深度调研、访谈和用地梳理,为规划决策提供扎实支撑。有的团队还直接作为设计方,为项目描画蓝图。
以阜园为例,望京街道责任规划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琳团队将一块封闭空地,改造成竹与藤环绕的开放式公园。周边居民和上班族都能信步而至,在满目绿意中愉悦心情。夜幕降临,微光点亮阜园,光影变幻的水幕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也吸引路过的年轻人驻足拍照留念。
妙笔生花看丰台。去年6月,经过4年改扩建的丰台站开通运营。这座始建于1895年的百年老站,华丽转身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运站。以丰台站为支点,“站城一体化”为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民生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带来新机遇,这其中来自规划领域的专业力量不可或缺。据了解,新村、看丹、丰台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团队实行陪伴式服务,关注方寸空间,保障城市更新——在规划多轮次编制阶段,他们走进厂区、街区,累计参加方案审查会30余次,先后出具10余份书面意见,既提供规划技术又带动公众参与;他们累计调研19个社区(村)、校核323块用地、核查3366处建筑信息,全面摸清资源家底,对社区进行体检评估;他们累计跟进10个失管小区、老旧小区,现场调研12次,全过程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与丰台站建设历程同步,丰台站地区周边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也逐渐蝶变,大规模开发与渐进式更新交织进行。
“2019年5月,我们发布了《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4年来,责任规划师这支团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级巡视员陶志红说,目前,责任规划师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行走步伐越来越稳,不仅逐渐融入行政管理和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更在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现代化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百年京张铁路变身为遗址公园。本报记者 方非摄
口袋公园阜园成了周边居民的乐园。本报记者 程功摄
绣花功夫织补小微空间
大尺度的城市更新值得关注,“家门口”的小微空间改造也关乎居民的获得感。全市责任规划师以调研摸底、任务书编制、技术咨询和方案审查等方式,参与到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更新实践之中,截至2022年年底,完成小微空间提升约389处,储备项目300多个。
在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定路与安苑路交叉口东南角,今年元旦投入使用的冬奥村社区居委会成为街角的亮丽风景。以前,这里是废旧的奔驰销售展厅,街道将产权收回后,和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共商共议,将这栋两层建筑改造成了新型社区中心。它的“外壳”很别致,数千块有机玻璃砖打造的幕墙晶莹剔透,远看仿若“冰晶小屋”;它的“内装”很便民,除少部分空间用作社区办公外,大量场地都服务于社区党建、文化展览、阅读、休憩等需求,是居民身边的共享空间。
“很多居民有事没事都愿意到社区坐坐,拉拉家常、聊聊困惑。隔阂没有了,心与心的距离也就近了。”冬奥村社区书记张耀玮说,一层宽敞明亮的大厅便于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也能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这里不再是传统的门脸房或是窗口大厅式的社区居委会,而是能让大家都看得见、进得来、共同参与的新时代社区生活中心。”街道责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唐燕说。
精心设计的小微公共空间串联起居民的幸福生活
在海淀区稻香园西里、海淀南路、三义庙等社区,多处公共空间改造在今年春天竣工亮相。不起眼的墙根儿、陈旧的停车棚、荒废的社区绿地等摇身一变,成为了居民喜爱的大客厅、游乐场、健身地。
“这地方弄得挺好,孩子们有玩儿的地方,我们也有健身器材。”最近,家住三义庙社区大华小区的张大爷每天晚饭后最开心的事就是带着孙女一起到新改造的小广场上遛弯,一老一小,各得其乐。改造前,这里空间利用十分凌乱,部分地面没有铺装,老人晒太阳、孩子玩耍都“不得劲儿”;改造后,新增的健身器材美观实用,树下安置的座椅宽敞舒适,彩色铺装将不同的活动区域清晰区分。
“我们发现小区不少居民是原大华服装厂的职工,所以融入纺织文化,在场地细节处加入纽扣图案、缝制线条和关于纺织的诗句,在延续场地记忆的同时,更好满足居民诉求。”谈到设计初衷,海淀街道责任规划师付斯曼说。
通州区推出的“新芽”项目主要针对的就是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类型的小微项目。去年11月,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公布了永乐店镇东张各庄村改建设计方案,这是副中心“新芽”项目中首个村庄翻建类项目,由责任规划师团队与北建大师生合作,细致调研并设计翻建方案。方案以“绿色低碳”为理念,村委会及村卫生室全部为装配式建筑单元组合而成,同时,在外观上还与当地传统民居呼应,加入传统元素坡屋顶,采用当地材料如木材与石材,营造更加协调的氛围。
大栅栏街道“党群共建欢乐之家”、中关村街道众享荟花园、兴丰街道“梯台·花田”……责任规划师参与并推动小微空间改造,以微更新解决“小难题”,以“小而美”升级幸福感。
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责任规划师共参与完成城市更新项目4064个,其中参与完成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1645个、老旧小区改造568个、平房院落改造提升219个、桥下空间改造21个、美丽乡村建设604个、孵化获政府投资即将实施的项目超百处。
海淀街道责任规划师付斯曼牵头组织“海之微”小微空间系列改造,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受访者供图)
各显神通筑梦前行
在全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框架下,各区因地制宜,探索不同路径,责任规划师也在城乡“各显神通”。
东、西城区有大量的平房院落,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责任规划师加入到西城区“最美院落”和东城区“美丽院落”的建设中,带动公众参与,让院落改造做到居民的心坎里。
在西长安街街道东中胡同22号院,住了30多年的居民王彩莉在院里摆上了大鱼缸,养着各色鲤鱼,还种上了蝴蝶兰、龟背竹等植物。“原来一进门,就是杂物堆料,厕所一到夏天气味特别难闻。”居民们说,现在院落整理好了,煤棚拆了,增加了活动空间,大家可以养花种草,新改造的户厕干净卫生,的确称得上“最美院落”。改造过程中,来自北京市beplay全站网页登陆研究院的责任规划师团队与居民一起,拿着图纸,共同商定院落公共空间改造方案,畅想未来生活。
在高精尖企业聚集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批5位责任规划师除了扎根街镇,还入驻了政务服务大厅和企业服务港,共为78家单位进行了200余次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大到40公顷的重大工业项目园区规划设计方案辅导需求,小到百平方米的生产配套建筑工程报规报建指导需求,都能在政务服务大厅对应窗口找到责任规划师提供咨询服务。
“我是中规院的规划师,之前主要是从比较宏观的视角做规划,现在责任规划师的工作让我有了更接地气的视角,更了解项目实施逻辑,也更深切地感受到规划师笔下每一寸土地、每一项指引对企业来说都特别珍贵。”责任规划师王宇感慨。责任规划师的付出收获了好评。一家医药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说,自己第一次做土建工程,很多都不懂,“自从跟责任规划师对接以后,他们的前期辅导让我少走了好多弯路”。
在海淀区,每个街镇都配备1名全职责任规划师、1支高校合伙人团队和多支项目队伍,还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海师议事厅”制度,共同解决棘手问题;在朝阳区,部分重点街区增配了外籍责任规划师团队,搭建了大数据社区人居环境体检系统,提供“大数据体检化验+责师开方/专家会诊+街乡去疾”的陪伴式服务;丰台区责任规划师的昵称是“小蜜丰”,有社区规划志愿者共同参与,不定期组织的沙龙构建了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石景山区责任规划师组织开展的“模式口微空间改造公众参与活动”等,推动城市治理再提升;通州区首创“责任双师”制度,组建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团队,专业涉及规划、建筑、交通、市政等多个领域,全程指导规划落地。
在生态涵养区,延庆区级总规划师清华同衡团队编制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助力京冀地区开启后冬奥协同发展模式。责任规划师们还协助乡镇以“点状零散配套设施用地”试点项目为例,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正在组织修订全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同时,探索建立城市更新的项目池、资金池和数据池,系统盘点规划师责任片区的各类资源,挖掘可更新改造的空间,建立项目储备库。未来3年,责任规划师还将加入到背街小巷治理的行动中,推动城市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超大城市的治理,离不开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不仅要秉持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也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有更强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真正把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解决好。”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对责任规划师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家观点
因需而生的责任规划师 邱跃
从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其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政策的属性不断加强。了解、熟悉、掌握总体规划的内涵,全面准确地实施总体规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市、区政府部门,总感觉规划没有落到实处,在基层单位(街道、乡镇等)没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落实;而基层单位又感觉规划内容庞杂不好掌握,在建设中往往不能把握要领。上下都有需求,责任规划师就因需而生了。
市规自委在吸取其他城市经验的前提下,成立了工作专班,搭建了责任规划师工作框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统筹各区逐步开展责任规划师聘任、培训,以各基层单位为对象,开展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特别是在近几年开展的城市更新活动中,基层的责任规划师们更是大显身手,从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到组织实施,把小微空间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基层建设诉求等方方面面组织落实、及时反馈,作出了很大贡献。
责任规划师应该算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就像社区医师、单位法律顾问、家庭理财顾问等一样,它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整个城市发展的需求而定的。我认为,随着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型,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这一因需而生的职业也会因需而兴。
(作者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