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行业>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年底基本完工

北京通州,大运河畔,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被称为“文化粮仓”的城市副中心剧院外幕墙的线条组合出一道道平滑的折线,仿佛是一整块舞台幕布正被缓缓拉起,提示观众好戏即将登台。而在不远处,矗立着形如“赤印”的副中心图书馆“森林书苑”,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大运河博物馆也“扬帆欲航”……

这是10月13日《经济参考报》记者探访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下称“三大建筑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场景。

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建筑项目总建筑规模约60万平方米,其中三大建筑30万平方米、共享配套设施项目30万平方米。据介绍,三大建筑实现了40%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万吨。

“现阶段,我们正全力推进项目二次结构、机电、暖通等设备的安装工作,并已陆续进入内部精装修施工阶段。预计于2022年底实现基本完工,于2023年底前实现全面完工并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届时,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4134块折线铝板幕墙,每一块都不一样

城市副中心剧院又名“文化粮仓”,创意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多功能厅和室外剧场,建筑面积12.53万平方米,总座位数约5550个。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艺术普及教育、文化交流体验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一流剧院。

陈宏达介绍说,剧院项目外立面由4134块折线铝板装饰而成,每一块都不一样,组成了舞台大幕徐徐拉开的优雅姿态。“如果按照传统技术,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依托3D打印等技术可以生成每一个板块、每一个角点的坐标位置,然后做出模具,才能一块块制造出来。”

据介绍,未来,剧院项目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它的舞台尺寸同现国家大剧院基本一致,可以实现将大剧院演出剧目在本项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同时,为给广大观众提供卓越的观演体验,在剧院项目各厅堂的设计中,采用了国际一流的专业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设计,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内部安装设置的舞台设备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使观众全身心融入戏剧表演、体验一流的视听效果。

——地下埋藏世界最大“智慧机械书库”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项目整体设计元素来源于银杏叶片和森林山谷,顶部茂密的叶片伞盖相互交叠聚合成为一方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赤印”。

这里有面积达2.5万平方米、世界上最大的无隔墙开敞阅读空间,还实现了世界首例超高玻璃幕墙的生产安装,其中最高的玻璃幕墙高16米、宽2.5米,重达12吨。这一幕墙的实施建设推动了我国玻璃原片制造、高大玻璃深加工胶合及超高幕墙施工技术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此外,在图书馆地下还埋藏了一个34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智慧机械书库”,藏书量可达650万册,这一设备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高效检索并自动化送达的图书借阅新体验。

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公共图书馆。

——242个支座构成隔震层,能有效消减74%地震力

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其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船舶、风帆和水浪三个元素,通过beplay全站网页登陆将千年前忙碌的运河图景永久性地定格在了绿心的一片森海之中。

“为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安全,降低可能发生地震对馆藏文物的影响,我们通过满布在结构柱上的242个隔振支座,在建筑上部和基础间加设了一个能够‘化劲’的隔震层,如遇地震发生,能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最大程度保证了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安全。”现场工作人员解释说。

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

编辑:李姚姚
凡注明“beplay安卓app下载”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eplay安卓app下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