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行业> 正文

兴隆湖畔诞生成都首个 “近零碳建筑”

“近零碳建筑”指建筑物通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beplay全站网页登陆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运行过程中全电化,不使用燃气,建筑排放的碳量处于较低水平。“近零碳建筑”不仅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收集并再利用雨水、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在兴隆湖畔的一个办公区,有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就像给这幢建筑戴上了“防晒帽”,降低了大楼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如此,大楼设置了采光天井,让87%的功能房间能够达到自然采光标准,白天不再需要开灯。位于楼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可供照明,还可以供电动车充电……这就是日前已经启用的成都首个“近零碳建筑”——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

△ 项目俯瞰实景图 供图 中建西南院

30多项低碳技术

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年

何谓“近零碳建筑”呢?“近零碳建筑”指建筑物通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beplay全站网页登陆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运行过程中全电化,不使用燃气,建筑排放的碳量处于较低水平。“近零碳建筑”不仅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还收集并再利用雨水、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谈到为什么不仅要建设低排放建筑,还要打造成为“近零碳建筑”,中建西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卫国表示,“国家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作为央企,我们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将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这次打造出首个‘近零碳建筑’,不仅是我院对低碳建筑最新的、最全面的成果展示,也是在助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的又一次有益实践。”

△ 项目沙盘 摄影 袁弘

据介绍,该大楼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项目由中建西南院总建筑师刘艺牵头各专业院打造,全过程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我们认识到,低碳建筑不仅只是先进设备的使用,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设计本身。这个项目共采用了30多项低碳建筑技术,其中引领技术9项、示范技术24项。”该项目关键技术策划实施团队、中建西南院双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渊介绍。

数据显示,通过低碳建筑技术的采用,中建滨湖设计总部较成都市一般办公楼年均能耗120千瓦时/平方米的标准,降低至40-80千瓦时/平方米,每年可以节省用电186万度,约150万元,年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

8000多平方米屋顶花园

建筑屋顶全覆盖

来到中建滨湖设计总部,会看到每一栋楼的屋顶上都是屋顶花园。“8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做到了建筑屋顶全覆盖。这就好像给大楼戴上了一顶‘防晒帽’,降低了大楼的城市热岛效应。”袁渊说。除了屋顶有植物“防晒帽”,建筑立面上还有“植物遮光帘”——精心栽种的本土植物油麻藤形成垂直绿化,给建筑遮阳。

在办公用电中,空调是一个耗能大户。除了打造屋顶花园、垂直绿化,为大楼降温,大楼的“外衣”——幕墙所采用的特殊材质玻璃,较普通中空玻璃节省35%的空调能耗。在窗户设计上,也花了很多心思——大楼采用的“气象跟踪技术自控天窗”,可以根据感应器联动实现自动开启,加上可开启百叶,增大了自然通风面积。在设计中利用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室外风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还在局部实验“预冷通风技术”,通过机械风机在过渡季节进行预冷通风,进一步降低能耗。

在大楼的地下室设置了雨水收集池,用于植物灌溉和场地冲洗;同时,采用智慧灌溉系统,节约水资源。根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用水约1700吨。

△ 随处可见的绿植 摄影 袁弘

865平方米光伏发电板

每年可产生10万元收益

大楼里,多种技术的叠加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从而减少了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花费。

以用电为例,整个一二层的示范区域照明及电脑用电,以及地下室照明和充电,都来自大楼六层及七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大楼分布式光伏板面积总共865平方米,装机容量163千瓦,年发电量约12.9万度;地下室设有的大型储能机房,则相当于‘充电宝’。此外,机房中的运维系统可实时监控发电量及用电量。对于直流充电桩,我们还计划采用双向直流充电桩,这样的话,员工除了可向电动车充电外,还可向大楼储电装置反向充电。我们还在南侧建筑屋顶新增光伏板,扩大直流电使用面积。”袁渊表示。据测算,光是建筑光伏发电一项,每年可产生10万元收益。

以外,在设计时,对大空间采光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最有利区域设置采光天井,使87%的功能房间达到自然采光标准,这样就可以减少白天开灯;利用屋顶花园设置光导管,将自然光导入室内,进一步减少了照明用电。与此同时,“工位照明DALI控制系统”的感应模块,可以感应区域人员活动情况,避免了办公区空无一人却灯火通明的情况出现。

△ 采光天井 摄影 袁弘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清勤表示,该项目在近零能耗方面的试点示范,为同气候区的办公建筑实现更高程度的绿色、健康和零碳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编辑:郝梦媛
凡注明“beplay安卓app下载”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eplay安卓app下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