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行业> 正文

成都未来科技城起步区设计方案发布

未来科技城起步区效果图

  探索未来城市的形态,镌刻“东进”文化印记,形成独具蜀味、国际范、低碳环保的文化景观。昨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未来科技城起步区深度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概念建筑方案日前正式发布。

设计

  镌刻“东进”文化印记

  凸显低碳环保的公园城市文化特色

  去年5月,成都高新区结合天府国际机场门户区位及轨道交通优势,在18号线福田站北侧划定4.6平方公里起步区,围绕丘陵地貌、航空限高、第五立面、站点利用、地标建筑、未来特色六大设计焦点开展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经过多轮审议,最终确定由GMP联合体与OMA联合体共同开展起步区方案融合和深化工作。

  据悉,未来科技城的城市设计是在重塑、挖掘过去的生活经验之上,与传统建立一种深层次地域经验层面的连接,在延续成都文化肌理的同时,探索未来城市的形态,镌刻“东进”文化印记,形成独具蜀味、国际范的文化景观,为未来科技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另一种可能性,突破“千篇一律”的城市模板,凸显低碳环保的公园城市文化特色。

  根据方案,起步区将“让建筑融于自然”作为城市理念,结合周围山丘地貌和丘陵地形,以四川丘陵地区特有的梯田自然形态为建筑理念,建筑和谐地融于自然肌理和空间组织关系之中。同时,营造一个与周围自然山谷相似的氛围,商业和活动区域等开放平台聚集在山谷,为社会互动创造活力场所。

空间

  形成“一心两轴”城市布局

  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市民生活圈

  据悉,起步区的城市布局将形成“一心两轴”规划结构,以福田站TOD作为出发点,衍生出两条城市轴线——贯穿城市的未来画轴、连接未来学校的校园活力轴,构建以国家实验室、校地合作示范区等形成的产业生态圈,以奥特莱斯、人才公寓等形成的市民生活圈。

  “一心”,TOD站台区域

  “一心”为TOD站台区域,通过景观平台,空中连廊以及新的标志性屋顶,将福田站与TOD的城市区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运用LED夜景灯光,营造具有高新特色的高品质夜景氛围。同时,在追求科技创新的未来城市场景中,对城市原有的地域文化“基因”进行了最大化地保留。

  “两轴”之“未来画轴”

  “未来画轴”由南往北依次是利用地形落差而建的叠水绿廊、TOD门户区域;依托地貌高点建设的钻石形态公共客厅——未来之眼;区域消费中心、街区式奥特莱斯;打破传统封闭式居住院落,融于城市绿廊,建设开放式的高品质人才公寓。基于对山地丘陵地貌的尊重,“未来画轴”以生态景观空间为载体,打造C形的“超级绿谷”作为功能聚合纽带,用一条基于文脉的山水画轴将各个产业与人才紧密连接起来,建立交织的促进科教与创新人群互动的连接矩阵。

  “两轴”之“校园活力轴”

  沿着“校园活力轴”,由东向西,则依次是校地合作示范区入口空间、利用山体而建的科教中心和充分体现生态本底与建筑群落的校地合作示范区。挖掘巴蜀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借鉴川西林盘的设计手法,把聚落作为主要形态,延伸和传承成都城市的文化脉络,把科学、产业、城市进行了融合。

  (beplay安卓app下载摘编)

编辑:liqing
凡注明“beplay安卓app下载”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eplay安卓app下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