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行业> 正文

北京751国际设计节迈入第二个十年


2020年751国际设计节上的抗疫优秀海报作品展。北京751园区供图

艺术家费俊为即将举办的2021年751国际设计节作准备。胡安华摄

  城市规划和发展离不开设计,无论是特定造型建筑物还是经典标志性雕塑,以及城市文化中心园区,都离不开专业设计师的参与。过去10年来,随着我国设计行业发展日趋精细化,城市设计领域亦出现多学科重叠等复合特性。

  近日,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推介会在北京市751园区举办,2021苏州国际设计周推介会也同步在此举办。双城联动、城市互联的活动方式不仅让751园区等城市工业遗产焕发生机,也让北京、苏州两座古城的设计文化得以交融辉映。

  751国际设计节是北京国际设计周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为中外创意设计主体提供展示、交易、交流的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化、高水准、专业性强、开放创新的设计盛会。据悉,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将于9月27日至10月5日举办。

  “超级链接”吸引力强

  设计盛宴提供展示舞台

  据了解,北京国际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于2011年首次启动。多年来,诸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设计品牌、各国驻华大使馆、高等艺术院校等汇聚在751园区,面向设计领域专业人士和观众呈现出包括展览、论坛和活动在内的丰富内容,持续传递出设计的价值。

  相关数据显示,751国际设计节自开办至今,已累计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一线品牌、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及数百位设计师前来设展,超过500家国内外媒体参与报道,累计观展人数300万人。

  751园区副总经理、751国际设计节项目负责人严明丹说:“这是751品牌走出去、助推北京开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一步。”

  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在751园区采访时了解到,本届设计节所聚焦的议题和领域囊括生命科学、智能社会、自然生态、未来食物、城市更新、电影与戏剧等。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科技”方向教授、2021年751国际设计节主策展人费俊介绍,跨领域、跨学科将成为艺术与设计实践的必由之路,设计师需要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和“节点性”的智慧,成为碎片化时代的“超级链接者”。而参展设计师将以自己的作品回答一个问题:在危机与契机并存的时代,艺术何为?设计何为?

  其中,关于“设计+科技+社会”叠加效应的相关讨论,吸引了设计行业内的众多资深专家、媒体人参与。不少设计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道,在未来科技不断渗入日常生活的时代语境中,由技术带来的变革正发生在各个领域。

  据悉,受当下设计业内新一轮思考热潮的影响,本界751国际设计节试图以设计作为“链接点”,探讨设计师和艺术家如何在一个变革和危机的时代发挥价值,重新审视自己并发掘设计与科技及社会各领域、各群体、各议题的链接力。

  一位参展设计师告诉记者,他认为从设计本体中跳脱出来,把设计作为媒介与方法,把自身作为节点,以融合科技的设计与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学科与领域建立关联与互动,可以站在更广义和开放的全局视角面对世界。

  记者发现,在本届751国际设计节特设的“实验单元”环节,除了艺术家和设计师外,还有不少具备创新思维的设计新人和年轻力量参与其中。此外,更有海内外具有前瞻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开发者、独立设计工作室、科技创客、企业与品牌,以及科研机构和民间组织等,呈现他们独具探索性和实验性的设计研发成果。

  在推介会现场,来自西安的青年设计师陈女士表示:“我们期待本届751国际设计节将会成为一个具有‘超级链接’能量的场域,既是这些跨域从业者们自由互动的盛会,也能让公众对未来科技影响下的设计价值产生全新的理解与启发。”

突破壁垒,实现城市文化和艺术交融

  值得关注的是,费俊等专家、艺术家曾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制作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知名作品,而在本次751国际设计节中,费俊团队又将带给受众哪些新的惊喜和体验?

  据751园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费俊团队将延续自己在设计领域中的艺术和创新理念,在本届设计节中设置展览单元、实验单元和活动单元三个板块。

  近日,记者来到费俊的工作室一探究竟。

  本届751国际设计节的亮点之一是“对社会变革与危机时代的反思与回应”,围绕此主题,费俊重点谈了关于如何构建自身与社会的链接方面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在碎片化的时代也会接触到碎片化的文化。”费俊说。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费俊尝试将新兴科技运用到创作中去。他认为这种跨界链接可以把人与自然进行关联,甚至与不同领域的文化进行关联和链接。

  不仅如此,费俊希望通过751国际设计节中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以及一系列的表演,探索新时代下,艺术家和设计师如何利用科技本身,同时借助媒体的力量,把个人的链接能力放大、再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一种面向不确定未来的实践方式。

  “此外,一个设计节不仅是面向专业设计师的节日,更是面向广大市民、观众的节日。”费俊自称他是亲历者,也是受益者。“751国际设计节和传统意义的艺术设计展览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开放性,不仅仅有来自创意产业的人群加入,同时也接纳城市社区工作者、城市建设者的参与,从而取得更强的现实推动作用。”

  在费俊看来,本届751国际设计节将为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更新领域激发出更多新能量。“2014年,我曾参与北京白塔寺再生计划的策划工作,便利用艺术与设计的深度介入,帮助白塔寺文化保护区进行了一次城市更新。”费俊表示,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以及用户体验的学问,还应该成为一种城市激活、城市更新的手段和方法。

  “一个真正开放的设计嘉年华活动,可以让城市设计界、艺术界、科学界不同领域的独特理念突破壁垒,共同参与到城市某一个特定主题来。这产生的成果既有可读性、体验感、参与度,也具有很好的传播性,从而形成城市文化、艺术相复合的综合效应。”费俊说。

  从不熟悉到熟悉,

  设计“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注意到,10年来,751国际设计节每年的主题都在不断创新,与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的关联也愈加紧密。

  2011年首届751国际设计节子项目设计市集就包含了全北京最受欢迎的“从农场到邻居”市集、漆艺市集、景德镇吾瓷市集、乐活市集、四季市集、云想绿色生活嘉年华等多家不同的主题市集。游客可在近200余家商户中品尝、体验创意感十足的美食与商品,并把中意的美食、商品收入囊中。

  在随后几年陆续召开的30余场设计节系列论坛中,主题也多围绕社会、旅行、美食、儿童等领域展开。不过,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2011年751国际设计节首次举办时,许多人都很迷惑,设计周是做什么的?它的出现有何价值?

  作为历届设计节的亲历者,严明丹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城市文化的逐渐扩展而不断提升的。“最初,设计节吸引了部分市民前来参观,虽然不少人看不懂专业的国际展览,不知道作品要表达什么,对设计也不完全理解。但到了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一些优秀当代的建筑已经较好地体现出艺术表现价值,人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设计带来的生活变化。”严明丹回忆说,当时,部分上年纪的观众看不懂设计节上的英文表达部分,就找边上的工作人员解释,认真倾听;也有嘉宾看到很喜欢的展品,会主动提出购买的需求。

  从不太熟悉到慢慢熟悉、理解,再到付费购买带回家,严明丹认为设计已经渗透在各个领域,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及美的体验。

  严明丹清晰记得每届设计节展出时的一个个场景——工作人员在办展过程中的兴奋与努力、观众观展后的感动与热情……“这都足以说明设计节已经深深烙刻在人们心中,并形成独特的文化印记。不仅如此,城市对于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而言,都具有特别之处,这个特别就是对‘家园’的特殊情感,无论创新设计被包容、接纳的程度有多少,它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严明丹感慨地说。

编辑:liqing
凡注明“beplay安卓app下载”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eplay安卓app下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