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伊东丰雄新书《美的建筑使人汇聚》首发
《美的建筑使人汇聚:漫话我的建筑人生》
[日] 伊东丰雄 著
胡佳林 张天昊 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
“美的建筑”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让人们汇聚在一起。那么,怎样才能造就“美的建筑”?
日本当代建筑师伊东丰雄在新书《美的建筑使人汇聚》中,看似云淡风轻的“漫话”,寥寥数语诙谐幽默地写出“我的建筑人生”。这位蜚声国际的建筑大师将“戎马一生”的职业实践凝结成朴素无华的言语,揭示建筑和beplay全站网页登陆的要义。
作者简介
摄影:藤塚光政
伊东丰雄 TOYO ITO
国际著名的日本当代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1971年成立URBOT(Urban Robot),于1979年改名为“伊东丰雄beplay全站网页登陆事务所”。
主要作品有仙台媒体中心(宫城县)、TOD’S表参道(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八王子校区图书馆(东京)、Porta Fira双子塔(西班牙)、今治市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爱媛县)等。获得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普利兹克奖等多个重要建筑奖项。2011年成立“伊东建筑塾”作为思考建筑存在方式的场所。在爱媛县今治市大三岛持续进行着村落活化的活动。
内容·节选
想对建筑再多一些执着
从今往后的建筑,我认为会经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组,这是关键。
虽然和外部存在的自然有所不同,但在建筑内部,依然存在着可以调动五官的“另一种自然”。中泽先生用“如同置身于母体的内部”这种表达来形容那种自然。像那样的“内化的自然”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一直以来极为关心的话题。
内部的自然和到处都存在的自然不同。这种经过人加工创造而成的另一种自然,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也是有可能达成的吧。就好像是作为摄影师的畠山直哉先生在拍摄自然风景的照片时,在其照片中表达出的自然,又何尝不是从他内部的精神衍生而出的呢?
同样的作法,对于beplay全站网页登陆是否也能成立?我想,正是由于这种被抽象化的自然存在于建筑之中,空间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不是吗?
“仙台媒体中心”(2000年)是对思考的“内化的自然”这个主题完成度最高的项目。
“仙台媒体中心”是一个契机,使我得以重新思考对于城市、市民以及建筑界而言,何谓公共建筑的存在方式
“仙台媒体中心”是拥有图书馆、画廊、多媒体室等功能的综合设施,也是市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自由消磨时间的场所
位于岐阜县的复合设施“岐阜媒体中心”(2015年)以及“台中歌剧院”(2016年)这两个项目,同样也和“另一种自然在内部实现”这个主题相关。无论去那里参访的人们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到自己身处自然之中,那些场所都成为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即使不是专门去那里读书,即使不是专门去那里听歌剧;既非因为便利性,亦非因为功能性。我认为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经由自身的身体性所成就,人们能够共鸣也正是源于此——这是一种通过身体性衍生而出的连接。
“台中歌剧院”的通高空间
位于“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中心”二层的岐阜市立中央图书馆。穹顶之下自然而然地聚集起很多人(摄影:中村绘)
不知道是否能将这种特质归结为“美”,我只是觉得,对这种空间的追求要比口头上说说社群、说说社区规划之类的更有说服力。
只要能做出诉诸五官的美妙空间,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聚集。建筑不会在自我陶醉中终结,而是可以超越个体。能否唤起人们的共鸣,成为我心中胜负的关键。
为此,我认为,建筑是用头脑无论如何也思考不出来的东西,而是要动用自己的身体性,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做出从身体深处迸发而出的建筑。
现在的年轻建筑师们都投身于共享集合住宅和共享办公室的设计,或者投身于古民家的改造。这些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建筑项目;只是,人们好像都对做出一个美的建筑不再关心,也许是对美本身失去了兴趣,或是放弃了对美的追求。
我认为,虽然通过共享集合住宅和共享办公室的项目,能够很好地探讨“家庭的存在方式”和“私密性”等概念,能够快速改变社会上的种种做法,的确有其深刻之处,但是,我还是对建筑之美持有执念。
我还想继续挑战去创造美的建筑——历经日后现代化的浪潮也不会改变的、崭新的、现代的、美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