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人物> 正文

聚焦3000年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作家邱华栋为北京立传

“一座城就像是一个人,也是慢慢生长起来的,城市是一个生命体。”作家邱华栋在他的新书《北京传》中如此写到。他将对北京的满腔热爱化成“零度情感”,3000年的北京在他的笔下以明快、简洁的形式呈现。近日,邱华栋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这部《北京传》还将继续写下去。

写北京,厚今薄古

“对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我以这本小书献上我自己的一个诚挚的爱意,它就像是一朵小花。”邱华栋说,《北京传》“厚今薄古”,1/3篇幅写金代以前,1/3篇幅写金代到民国时期,1/3篇幅写的是1949年之后。

《北京传》以中国尊作为开篇,以智慧北京做为终章。当邱华栋走进528米高的中国尊,里里外外地打量、观察,他在最顶层向西、向东、向南、向北瞭望北京城,一个壮美、现代、古老的北京被他尽收眼底,这样的视角,富有气势也不乏诗意,而北京3000年的历史正是浸润在东西南北的各个角落。

对于邱华栋而言,选择这样的视角切入可谓用心良苦,《北京传》正是以时间为线索,书写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邱华栋说:“如蓟国的首都蓟城,到燕国的时候,它作为燕国的都城;到了汉代,它是广阳郡的郡治;到了唐代,它又是幽州。”

在邱华栋看来,关于北京的书写,大部分作品着眼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关注的是舞台上的人物、事件,而对舞台本身的变化不太在意。对建筑着迷的他,此番书写的却是“舞台”的历史,“舞台”本身的变化。

不仅如此,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了主章和副章,主体章节是城市演进过程中的重点叙述,是对朝代更替过程中城市状态的描述。副章则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建筑、规划等。“我会选两个小点儿,来突出这个年代北京城的特点。比如金代最突出的是燕京八景,这个说法是金章宗提出的。到了清末民国,东交民巷就很重要了,因为它涉及到与西方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写北京,积累30年

积累30年,写作3年,修改3个月,邱华栋最终以冷静、克制的笔调呈现了这部《北京传》。

邱华栋在新疆长大,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迄今已有28年。初来北京时,他曾在长城脚下的村子里挂职锻炼一年。他回忆那段日子时说,每天蹲在一段野长城上,眺望着北京城。周末,他会回到位于什刹海的集体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什刹海,开始有了酒吧、餐厅,不时出现的还有踢毽子的北京人、打手鼓的外国人……古典和现代融洽地共生在一起,邱华栋因此对北京产生了巨大好奇心。邱华栋说,他会不厌其烦地研究北京城的方方面面,小到郊区的一朵野花,一片草叶,大到海浪般静寂起伏的天际线和隐秘错杂的下水道系统。

邱华栋曾在《中华工商时报》做记者、编辑十几年,他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四通八达的街巷,见证后工业时代这座国际大都市令人讶异的快速发展。他曾跟踪报道国家大剧院建设,看过几十种方案;也曾报道东方广场改建,亲历其前前后后的变化。那些古老的去处当然不会落下,邱华栋在潭柘寺一待就是一天,寻找山间柘树乐此不疲。“可以说,《北京传》书中所涉及的地方,我几乎都去过。”

多年来,邱华栋还搜集了四五百本有关北京城的书籍和史料,多年来的研读,让他对一些争议的话题在书中予以史实呈现。不仅如此,关于北京的书写,邱华栋更积累多年,他创作过“北京系列”等大量虚构作品,还创作过10万字的北京主题系列散文。

但邱华栋真正动笔写《北京传》是2017年了。那一年,他读完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提及:“读了这本《伦敦传》,我觉得我也能写一本《北京传》。”谁知,韩敬群后来打来电话要与他签合同。

写北京,未完待续

“我先写一个简洁明了的普及读本,退休了以后还会再写。”邱华栋说,关于北京的野花、北京的下水道系统原本都有文学性的书写,但后来还是忍痛割爱。包括这些内容在内,还有许多未竟的部分,他将留待日后完成。但这部“待续”的《北京传》在文学圈已经引发热烈关注。“我们不但在建设城市、发展城市,我们还在感受城市、书写城市。”评论家张柠说,写城市经验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而这些年来开始兴起为城市立传,出现了《南京传》《广州传》《海南岛传》《潮州传》等,他认为,和此前出现的城市传不同,邱华栋用的是对建筑的观察、感悟、分析来写,这是一种新的为城市立传的方法。

在谈及阅读感受时,作家梁鸿说,读完《北京传》,感觉北京不单单是一个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或者兵家必争的地方,它是不断变迁的承载无数悲欢离合的生命体。

“为北京立传是十分冒险的事。”徐则臣说,如果让他选一个最合适的非虚构作品《北京传》的作者,他会选一个久居北京、无比热爱这座城市的学者型的外省小说家,而邱华栋正是这样的作家。在徐则臣看来,阅读《北京传》好像看到一个城市在立体的屏幕上,一点点长大,逐渐变得开阔起来,再变成如今这样一个“巨无霸”。

“等我退休了,我再把这部书写成80万字的大作。”当邱华栋把自己的打算说给作家冯骥才听时,冯骥才淡淡一笑,他说,自己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从58岁才开始的。

事实上,北京对于邱华栋而言有着永远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源。他想起当记者时,曾跟着一位收垃圾的大爷一天,当他们一起回到大爷的出租屋,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向年轻的邱华栋打开,那是这位大爷收集的600个香水瓶,他还对邱华栋说:“你不觉得它们美吗?


编辑:liqing
凡注明“beplay安卓app下载”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beplay安卓app下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aidu
map